当前位置:首页 > 情感 > 正文

【社论】婚姻登记全国通办,让有情人少跑路

  • 情感
  • 2025-04-10 17:40:04
  • 15

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,公布修订后的《婚姻登记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。《条例》自2025年5月10日起施行。今后将实行婚姻登记“全国通办”,让有情人不需要回户籍地办理婚姻登记,真正实现了“所爱隔山海,山海皆可平”。

新版《婚姻登记条例》是中国婚姻登记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,也是原《条例》自2003年制定以来第一次正式的修订,是一部基于中国发达的政务信息系统、有着鲜明的服务特色,并且有效回应公众关切的行政法规。

《条例》做了“减法”,落实中央有关“放管服”行政改革的要求;也在做“加法”,婚姻登记机关为当事人提供颁证仪式等更丰富服务,鼓励当事人邀请双方父母等参加颁证仪式,强化了提供婚姻家庭辅导服务。

首先,新《条例》取消婚姻登记需要出具户口簿的规定,这与婚姻登记“全国通办”互为表里、相辅相成。这主要是服务于中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现实,推动相关公共服务随人走,彻底摆脱依附于户籍管理的传统登记模式。

之前强调登记需要户口簿,是因为婚姻登记原来是由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管辖的。自2017年来,民政部、公安部就开展了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的信息共享和核验,这让当事人提供户口簿已失去了必要性。自2021年6月起,全国陆续有2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开展了2轮婚姻登记“跨省通办”试点。婚姻登记“全国通办”的改革可谓水到渠成,这也是为了落实中央有关简政放权、推进政务服务“放管服”的要求,让数据多跑腿,让有情人少跑路,不用“横跨半个中国”去登记。

其次,婚姻登记并不只是“放”,而是提供基于现代治理,特别是网络政务的更好服务,有效防止之前重婚、骗婚等现象发生。除了基于前述的基于全国人口基础信息库的比对和核验,《条例》还要求婚姻登记机关依法核对当事人有关证件材料、询问相关情况,保障婚姻信息准确、及时、完整、安全。更规范的登记措施也能有效化解部分人群的“恐婚”心态、担心被骗婚的焦虑。

第三,新《条例》为婚姻登记更多赋能,让中国式的结婚登记更有仪式感、更有幸福感。新《条例》指导各级民政部门倡导文明健康婚俗,积极提供结婚颁证仪式、集体婚礼等特色服务,引导更多年轻群体婚事新办简办。特别是《条例》首次明确提出,鼓励当事人邀请双方父母等参加颁证仪式。可以想见,在依法登记之外,民政部门还将提供更丰富精彩的颁证仪式,甚至还可以提供集体婚礼服务,让当事人享受更甜蜜的登记服务。

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,婚姻登记是组成家庭的起点。特别是考虑到当下人口红利退潮,人口大规模流动,部分群体对高额彩礼、大操大办等存在焦虑,这就更需要婚姻登记机构作出更主动、更精准、更精彩的服务:提升婚姻登记的便利性,倡导移风易俗,丰富婚姻登记程序本身的仪式感,积极治理高额彩礼等问题。

有话要说...